如果您有未成年的孩子在加拿大读书,作为孩子的法定监护人,您必将或主动或被迫放弃了国内的大好江山,陪伴孩子在加拿大精进学业,您就和很多同样境遇的家长一样获得了这个头衔-陪读家长(很抱歉,大多数情况下还是“妈妈”多)。在一眼看不到头的陪读生涯里,陪读家长以他们特有的顽强和有限的社会联系,拼命想要解决一个问题:给我一个身份,哪怕临时的,让我可以正常工作和社交,拥有随意来去的自由。当然,能永久解决身份就最好了。可以吗?可以的。
陪读家长可以考虑的移民项目有哪些?
如果您已解决温饱,学习能力尚可,人还年轻,有融入加拿大的决心和勇气—来读书吧。从您过往职业经历,兴趣能力,结合当地的实际劳动力需求,锁定一个好的专业。认认真真再做一次学生,给孩子一个榜样,真正陪孩子一起成长,我们还来得及!
如果您家有老人或者帮手,家庭和财务关系稳定,生活规律,个人综合素质优秀— 雇主担保。我鼓励您从家里走出去,亲自或者通过靠谱的中介和雇主接洽,帮自己找一份可以符合移民要求的工作。积攒工作经验,提高语言能力,陪读的日子定会有意外的收获!
如果您所在的省份或者地区有巨大的就业缺口,或者对某类职业或行业特别友好,有持续旺盛的需求。不用多说了,您做好功课,哪怕需要推倒重来,从头开始,第一条“按需入学”+第二条“灵活就业”也是明智之选。总之,留学移民+雇主担保都能考虑,做什么都不晚。
“陪读家长”实现移民的难点和挑战在哪里?
抛开“钱”的因素,语言是绕不过的坎儿。不管是留学还是工作,“融入而不违和”是关键。所以,必要的英语学习和沟通能力是无论哪一个项目开始的前提条件。也简单,您可以背着我偷偷去刷个A/G类雅思,如果能达到6/5分左右,那您提供给我的操作空间会大很多;
还有一个是个人综合能力,包括但不限于信息收集的能力,控制风险的能力以及永远手握一个Plan B. 如果您“小红书”中毒太深,或者喜欢拿着短视频上的信息四处“碰瓷”,您大概率不会是我的客户。因为信息获取的途径和您对信息的加工过程我并不认可,所以话不投机,注定不能长久;您的风险意识—项目成功的关键点在哪里?怎么保护自己的利益?还有多大程度上的损失是可以接受的?请您先客观耐心掌握自己的实际情况,再带着问题进入一段委托关系。Plan B有多重要?我不多说了。
花费?
取决于您的预算,通常控制在5-15万加币。需要纳入考量的几个变量:经济成本,操作难度以及等待时长等等;不管做哪一种选择,我个人认为:高度折腾自己,适当折腾配偶,避免或者不折腾孩子和老人。陪读家长已然不易,如果因为您的学业或者工作,孩子需要频繁转学,老人需要从国内过来帮手,配偶也要被迫承担过高的经济压力,那谁落着好了?家庭已经构成了“复杂的社会关系”的定义了。有时候花钱反倒是最痛快简单的解决方式,仔细算算,的确如此。
留学后工作?还是先工作?
我没有倾向性。回到第一个问题,如果您春秋正盛(划线标准自己说了算,比如我估计100岁还会假装年轻),语言基础好,观念开放爱自己,对家里财产有绝对支配权,妥妥的先留学吧。留学看似花了额外的时间,从长远看,它真的最大程度帮助了您融入和接受着现在的生活。优雅浮上来之前,必须先真正沉下去:)话又说回来,留学期间也可以主动出击,慢慢寻找工作。毕业即就业也不是不可能。
如果您追求稳定,喜欢规律可控的生活,符合上一篇“雇主担保”的群像中至少80%的特点,工作是首选,留学是备选。希望我努力说清楚了。
陪读家长很辛苦,比我还辛苦,尤其是遇到家长本人是“家庭内部更负责任的一方”这种情况。异国他乡,每天独自一人精心照顾孩子,肉体承受度已然飙到极限。精神生活更是千疮百孔:如何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?孩子学签到期了我是否还将继续带着他漂泊?我还有没有别的可能?鸡肋一样的配偶什么时候能过来一起搭把手?。。。。。。我是很早就关注到了这个“不被看见”的群体的,个中种种,秒懂。可是怎么办呢?往前看吧。如果能够安顿好自己的精神世界,肉体和钱包,注定有一个会受苦,那就仔细掂量掂量,选一个吧。反正过日子,注定我们谁也逃不脱。
如果您对旅游签转工签或者学签还有更多疑问,欢迎联系https://www.paxlaw.ca/home-cn/
0 Comments